【诗歌】科技报国七十载 创新支撑强国梦

 

东方雄狮梦初醒,科技强国意正酣。 

昔日风流俱过往,且看今朝别样天。 

孔明草船巧借箭,如今航母怒海潮。 

水泊英雄凿船日,岂知核弹海底潜1 

人在帷幄号令出,长空战队舞翩跹。 

万米高空曾仙界,宇宙深处有人烟2 

北境长城军百万,不及东风定边关3 

千里赴会纵飞马,万里相见弹指间4 

    

激光问世数十载,已叫世界新颜展。 

坐落东南风水地,上光科创誓为先。 

远至嫦娥宫阙外5,桂树荫下问暖寒。 

苏谪二仙知此事,恨不长寿两千年。 

神光装置雷公妒,聚变核武国民安6 

将军石棱没白羽,高能拍瓦万物穿。 

强光羲和重逐日,敢叫电母半遮颜。 

真空不空非神话,无中生有天外天(7) 

更有激光中国芯,一招击碎封喉剑8 

连熔玻璃紫光闪,玉帝惊疑丢玉盘。 

    

若能一睹真颜美,太湖鱼儿浪不翻9 

如今不须绣花手,绣花针上绣花繁10 

千百万年一秒误,墨子飞天秋月圆11 

若能识破硫磺草,百万曹军得胜还12 

    

参天一树桃李满,根深百尺沃土缘。 

追光逐日强国梦,几代英雄衰朱颜。 

临渊不惧燃犀看,只争朝夕敢为先。 

勇于担当创基业,一生奉献蜡炬干(13) 

病榻弥留仍笑问,能否再借五十年14 

不求功成名利就,只做强国一瓦砖。 

躬耕半世情无悔,尽瘁一生心笃然。 

先辈后生携手进,上光精神薪火传。 

老来相忆有憾否?激光事业榜上看。 

     

  作者介绍: 

  张攀政,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物理联合实验室副研究员,从事高功率激光装置大口径激光放大器技术研究。 

    

  创作背景: 

  诗歌讴歌了我国航天、民生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发展及上海光机所在光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更描述了自王淦昌先生提出惯性约束核聚变概念到邓锡铭、王世绩、范滇元、林尊琪先生及一代代神光人为激光惯约事业不懈奋斗的历程。体现了上海光机所代代传承的科学奉献精神。 

    

  注解: 

  1)当年孔明草船借箭,意气风发,今日我国航母研制成功入海服役;水浒传中水泊梁山好汉赤膀潜水,凿沉敌船,大战高俅,英雄气概,如今我国核潜艇纵横海底,威慑千里。   

  2)我国航空航天技术长足发展。战斗机、无人机翱翔于万里长空;云层之上曾经被古人认为是凡人不可抵达的“仙界”,如今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已经将人类送上了太空。 

  3)古代历经两千年修筑的万里长城再加上长期驻扎在边界的百万雄兵,也赶不上我国研制的东风系列战略导弹的威慑作用。 

  4)东汉范式千里赴会,纵马飞驰,对比我国日益发达的交通和激光通讯。 

  5)上海光机所研制的激光器在我国嫦娥登月工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做用。苏东坡(苏仙)和李白(谪仙)曾遥望明月,分别写下“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千古佳句。千年后,在上海光机所研制的测距敏感器激光器和三维成像敏感器光纤激光器助力下,我国实现了登月。 

  6)上海光机所的 “神光”Ⅱ综合实验激光装置提供的高温高压高密度极端物理条件是支撑我国战略安全重大应用研究的核心平台。取得的内爆物理、辐射输运和状态方程三大标志性实验,为重大专项的立项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我国高功率激光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神光Ⅱ升级装置和高能拍瓦装置的成功研制和运行,更使得神光Ⅱ综合实验激光装置成为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快点火实验研究平台。 

  7)神话中电母执掌闪电,划破雨空。上海光机所研制的SULF 激光装置成为世界最强光,光强足以撕裂真空,可用于研究宇宙起源等世界前沿课题。如若电母得知,也会自愧不如。 

  8)增益介质是激光装置的心脏。上海光机所钕玻璃成功研制打破了美国封锁,使我国高功率激光事业真正实现独立可持续发展。 

  9)上海光机所大口径光学元件加工和镀膜技术为装置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光学表面让太湖中的鱼羡慕惊叹,不敢在水面上泛起浪花。 

  10)指上海光机所开展的微纳激光加工、光刻机光源等研究工作。 

  112016年中秋月圆,上海光机所研制的空间冷原子钟搭载着天宫二号升天,实现了3000万年误差小于1秒的高精度。 

  12)如若当年能够有红外成像检测技术,识破黄盖诈降船只上的硫磺草,就不会有火烧赤壁,曹操败走华容的事件,三国历史将会重写。如今,红外技术也为人类更深入认识世界提供重要手段。 

  131964年,王淦昌先生在国际上独立提出利用激光产生中子进行核聚变研究。那时候,激光技术刚刚诞生,面对着技术空白,年轻的邓锡铭先生勇于担当,带领大家攻坚克难,自力更生,开创了我国高功率激光聚变研究的新领域。邓先生病倒之后,王世绩、范滇元和林尊琪等科研骨干勇挑重担,齐心协力,没日没夜地超负荷工作,带领大家攻克了一系列尖端科学技术难题,成就了我国十几年高精度稳定运行的神光II激光装置。 

  14)上海光机所邓锡铭院士30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夜以继日的研究,透支了他的健康,在他67岁那年癌症夺去了他的生命。去世前夕,邓院士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完成了一份20多页的“意见书”,描绘了神光的发展蓝图和技术路线。同样,林尊琪院士在他50余年的科研生涯中,勤恳敬业,一生奉献。然而,这个和善又倔强的长者在2018年五月份,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林院士弥留之际,他曾在病榻上用颤抖着的双手写下这样一段话:“油灯已经接近耗尽,但我的任务尚未完成。我必须有信心,做我自己应该承担的任务,决不能消极对待,直到最后一刻。” 

附件列表: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