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充实,不断完善,有朝一日成为本领域的专家”

 

善于说话而慎于表达,勤于思考而讷于宣扬,沉稳踏实,内敛细致——这是访谈过程中,刘建军留给笔者的印象。

【一、立足本职,勤奋好学,潜心钻研长本事】

2006年,刘建军硕士毕业后留所参加工作。单元中心负责人根据刘建军细致负责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将其安排在光源中心测试组。光源中心测试组自2000年起配置了一套高功率脉冲氙灯检测平台,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测试线对交付前的氙灯性能参数做全面的性能测试。自从该测试平台应用于氙灯性能终检后,光源中心提供给用户的氙灯器件可靠性大幅提高。由于测试在氙灯供货生产中的重要位置,部门非常重视测试组的工作。

本科材料学专业毕业的刘建军,尽管硕士课题与测试有些关联,但当工作主业变成测试时,专业上的跨度仍然给他带来了困难。“有一段时间非常吃力,到现在也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刘建军说。

进入测试组以来,刘建军立足本职工作,边学边干,潜心钻研专业知识。一方面要学习与测试相关的电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深入学习气体放电知识。“学习过程中发现,越是深入去学,越觉得要学的东西很多。”刘建军说,对于一个看似简单的氙灯器件,很多东西却即便是在本领域从业多年的技术人员也可能没有弄得很透,而自己需要掌握的东西自然更多,“所以要坚持学习。”

2007年,由于刘建军的勤奋好学以及在测试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他开始担任测试组组长。刘建军负责的工作面进一步增大。以大功率脉冲氙灯课题相关检验任务和研测工作为中心,刘建军所在的测试组主要负责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专项课题研发任务。高功率脉冲氙灯是高功率激光装置最重要的关键支撑单元技术之一。因此,对作为高功率激光泵浦光源的脉冲氙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经济意义和国际影响。在单元中心承担的863项目等延续性课题中,刘建军带领的测试组要负责按时间节点完成课题研制的氙灯性能的测试,摸透器件性能,并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其他工作组进行产品生产工艺参数的调整,从而不断提高产品性能。目前,光源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功率脉冲氙灯各主要特性指标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

二是供货方面的生产性任务。在为神光系列装置专项任务中,光源中心已经完成了神光II升级800多支氙灯,神光主机1000多支氙灯,以及神光系列其他的批量不大、批次不同、不同规格的氙灯的供货任务。在这些供货任务中,刘建军带领测试组全体人员负责生产范畴的产品终检。由于氙灯使用环境条件苛刻,为达到运行过程中“零爆炸、零击穿、零失效”的使用要求,交付前的氙灯要完成一系列的指标检测。其中,有的指标须例行检验,有的属于破坏性实验范畴的指标则需抽检。由于每一支氙灯都要上平台去打,进行实际放电考核,这种早期寿命筛选实验非常耗时,“工程项目任务紧张的时候,一年到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这个。”刘建军说,为保证重大项目的供货任务,加班加点对测试组工作人员来说已经是一种常态了。

三是面向市场的横向课题。从2005年起,光源中心开始利用部门的光源器件的研发优势,与外协单位合作主导开发出太阳电池阵地面光照设备。太阳电池阵地面光照设备主要用于定性模拟卫星在轨运行时的空间光照环境,以检测卫星太阳电池阵功率输出和卫星供配电系统连接的匹配性。在这种横向项目上,刘建军不仅要联合组员与部门生产、工艺设计等小组成员开展具体研发工作,同时还要负责进度调配,保证产品研发周期。目前,光源中心已为航天部门研制开发了多台套同类设备,并已成功应用于卫星电池的地面检测。

【二、严谨细致,勇担重任,质量管理出佳绩】

2008年,部门内部进行工作调整,决定让刘建军来负责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自此,刘建军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

刘建军坦言,负责质量工作是部门的信任,自己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质量管理,因此很有压力。接到工作任务要求后,刘建军立即赴北京报名参加了专题培训,初步了解了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回来便开始进入角色。同负责测试工作一样,刘建军又开始一边干一边学。

刘建军介绍说,质量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强调过程管理,而过程其实等于全程;强调全员参与,涉及产品设计开发及生产各个环节和所有人员;强调程序化,生产流程须严格按照管理标准,包括所里制定的程序文件来操作。刘建军一开始也觉得繁琐,觉得过于程序化,但是真正落实到位后,他发现,过程的强化的确增强了人员的质量保障意识,对产品质量提升十分有效果。在每年的质量工作实施计划制定时,刘建军会根据顾客要求和组织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刘建军带领质量小组严格实施方案策划,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同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绩效。“为保障产品质量,生产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控制,发现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讨论处理,防止到终检时才发现问题。日常性的问题,检验员检验到就会及时处理,该返工的返工,该报废的报废;批次性的问题,会进行专门的讨论分析,追根究底后再对症下药。同时部门会定期召开例会,总结经验。”熟能生巧,时间长了,从外行到内行的刘建军也有了些心得体会。

【三、心系凌云,脚踏实地,未来专家正炼成】

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后,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刘建军在学习方向上变得更为明确,心态也显得更加从容。刘建军的博士课题是面向工程任务的,主要研究如何提高氙灯工作可靠性,降低失效率。“工作中到处有学习的地方,我必须关注如何将工程任务与课题内容结合起来。比如重大专项里面的设备调试和测试方案的确定,工作量相当大,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知识可以发掘学习。可以说,我的博士课题和工程任务是相互促进的。”

谈到未来发展方向,刘建军说,工作以来,一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很多拟定好的学习计划会因为工程任务重而搁置,捡起来又搁下,断断续续,效率比较低。“要坚持充电,就必须挤出时间,在保证完成承担的工程任务的前提下坚持学习。这个很难,我在这里提出来自勉,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

“不断充实,不断完善,有朝一日成为本领域的专家”——这就是刘建军的奋斗目标。(余超群采编)

附件列表: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