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实验室过大年(新春走基层)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一群默默无闻的科技人员为高功率激光装置研制生产核心材料-钕玻璃放弃与家人团圆,连续24小时工作-- 

  上海嘉定,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研发中心,该中心从建所以来一直从事激光钕玻璃的研究开发,下午4点。 

  该中心的玻璃车间,热气腾腾,安宁而有序。羊年春节时分,上海光机所胡丽丽课题组的30多位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24小时正坚守在科研生产的第一线、默默付出。 

  他们的工作环境不如“高大上”的实验室,接触的是1000多度的高温熔炉。但是激光科学前沿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却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创新贡献。 

  钕玻璃,一种高功率激光装置核心材料,该中心是目前世界唯一批量研制生产此战略高技术材料的机构。 

  随着激光聚变研究的发展,用于聚变反应发电的激光驱动器装置开始进入各国的研究视野。为实现该目标需要建设输出能量达到兆焦耳的大型激光装置,该装置需要数千片高质量的激光钕玻璃。为此,需要采用先进的连续熔炼工艺技术实现这数千片激光钕玻璃的高效率研制生产。 

  胡丽丽研究员带领课题组在高功率激光钕玻璃研究中不断获得重要成果,研制成功的钕玻璃主要技术指标已能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媲美。近年来,胡丽丽课题组又承担了钕玻璃连续熔炼工艺技术的攻关任务。他们历经10年完成了包括最初的模拟实验到现在的中试线设计、建设及试运行过程中的系列技术攻关。中试线的初步运行结果表明,连熔钕玻璃的技术指标已达到装置应用要求。该项连熔技术对我国开展激光聚变装置的研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为保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顺利实施,今年1月,为进一步完善中试工艺,钕玻璃连续熔炼中试线(简称连熔线)再次启动运行,这次的生产任务需要持续数月,这几个月时间里,这条连熔线需要不停运转。 

  此刻,相关技术人员正坐在控制室中的屏幕前,认真查看和记录着连熔线的各种实时数据。技术工人们有的正根据工艺要求按时将称好的原料投进高温炉里,有的在切割从隧道窑出来的钕玻璃,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连熔线的各类操作。 

  胡丽丽告诉记者,“激光玻璃连熔是一项难度很高的项目,国际上只有美国和我们掌握该技术。由于激光玻璃的技术指标多并且要求高,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衔接好、配合好。”她特别强调,“现在做科研压力很大,必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个项目。” 

  219是大年初一,记者跟随该课题副组长、正高级工程师陈树彬走遍了整个车间的各个生产环节,他介绍说:“2013年,钕玻璃连熔中试线的建成让钕玻璃生产从‘原始手动’转向连续生产线,这大大提高了钕玻璃生产效率和性能。”为保证各项激光科技工程任务,他们常常加班加点。“我们的日历上不标注节日,只标注工程任务节点。” 

   听得出,话里有些疲惫和辛劳,话外是争分夺秒、快出成果的豪情。 

  “今年又不能和家人一起过年了,因为我要在实验室里加班,所以家里只能让妻子陪着孩子过大年夜了。没有什么遗憾的,为了科研工作,值得。” 陈树彬笑笑。是的,为了钕玻璃连熔技术攻关项目他自己也数不清放弃了多少休息日和陪伴家人的时间。 

  对于胡丽丽整个团队而言,春节加班已成为常态。“我们已经是连续第六个春节在实验室度过了。” 胡丽丽说,“春节期间,奋战在实验室里,想着自己的工作能为祖国激光科学的发展尽一份力量,辛苦一些也值。”” 

  “在车间里过春节是小事,能顺利完成任务才是大事。”连熔线上的科研人员们笑着对记者说。(黄辛)

 

附件列表: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