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

平凡岗位放光芒,托起神光“小太阳”

更新时间:2023-11-23 【打印】 【关闭

36年前,在我国激光核聚变研究初创时期,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在评估它的发展规划时,就远见卓识地指出:“这是在地球上人造一个小太阳的大科学工程。”

10年前,在上海市嘉定科学城,位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内,人造“小太阳”——神光Ⅱ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正式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和验收。多年来,神光Ⅱ装置相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科院首届杰出科技成就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及“全国十大科技进展”等奖项或殊荣。

今天,神光Ⅱ及其第九路装置依旧保持着高效运转,并一次次刷新我国在高功率激光研究领域的记录,神光Ⅱ升级装置也已紧锣密鼓地进入总体进场安装阶段。

“神光所至,石破天惊”。在托起神光Ⅱ这个“小太阳”的日子里,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全体科研人员会同全国数十家协作单位,历经坎坷,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断开拓创新。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人为之奋斗。这里面,有早已年至耄耋的老院士,有肩负国家重大专项重任的研究人员,还有一群在科研一线支撑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普通”科研人员。

每每谈起至今已高效运行10年、打靶4000余发、平均成功率达90%的神光Ⅱ装置,也许少有人能在第一时间想到这个为装置正常运转而精益求精,为“一切服务于科学实验”而昼夜加班的运行支撑团队。今天,我们从这个团队中选取了几位代表人物,与大家一起走近他们,认识并了解这个团队。

刻苦钻研勤思考,不断进取结硕果

[邵平]

“精密装校的问题,让邵平考虑”——这是每两周的工程例会上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一句平淡的话,表现出的是神光运行团队对邵平同志的信任。

1980年,邵平同志毕业于光机所工厂技校光学冷加工专业,在光机所试制工厂参加工作,期间担任过7年装校车间主任。2000年7月,因工程需要,邵平调至联合实验室工作。神光系列装置研制给予了邵平展示的舞台,锻炼了他,也成就了他。近10年来,邵平同志多次被评为所年度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聘任为高级实验师,2009年获得“上海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科学技术探索性和工程技术可靠性是保证大科学装置工程成功的两大要素,也是神光II升级项目——八路纳秒脉冲激光系统和单路皮秒脉冲激光系统研制任务面临的两大挑战。升级项目中,精密装校工作须达到“无油、洁净、高性能”的严格标准,较之神光II装置要求更高、种类更繁、工程量更大。根据工程指标要求,邵平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提前跟进、过程监督、分类分级”的“十二字”要求,在设计、加工和调试上配备不同人员分级负责,在超净离线调试过程中进行“粗装、清洗、精调”的流程控制,制定了相关超净精密调试的操作规程,同时组建锻炼了一支超净工艺操作团队。近一年来,在邵平的带领下,该团队完成了神光II升级项目工程进场中4台大型光栅调整架、13台组合式主放大器、2台次终端光学组件的超净装校和离在线调试的繁重任务,有效保证工程节点目标,为2011年皮秒拍瓦级演示实验和终端光学组件验证实验的如期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神光II靶场分系统是国内首台具备相关实验能力的大装置,也是激光装置、物理实验、物理诊断结合最紧密的地方。作为靶场运行负责人,邵平尽一切可能满足用户要求,经常加班加点与用户一起讨论原理,解析实现方案,完善靶场功能。目前,靶场已具备腔靶、锥靶、背光靶和多种波长激光等多项实验调试能力,同时形成了实验前方案讨论、条件准备,实验中沟通协调,实验后总结反馈的工作流程,这些现在都已成为神光II装置的运行规范。

“心就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在神光装置这个舞台上,邵平并没有满足基本工程技术支撑工作,而是用心努力开展适合于工程需要的技术研究,先后承担了大装置维改和国家高技术项目等多个课题,并取得优异成绩。正如邵平自己所说:“我闲不下来,喜欢挑战,喜欢钻研,享受克服困难后的喜悦”。

[汪涛]

汪涛也是一名从事器件安装、调试和运行工作的业务骨干。自1996年光机所工厂技校机械专业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汪涛在工作中表现出“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的显著特点。十多年来,在实验室一线的支撑工作岗位上,汪涛利用自己精于器件设计的特长,为调试光路设计制作了各种实用的小工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神光II装置光路整体联调过程中,由于棒状放大器处于半封闭装置中,且内部排布紧密,很难实现光束“对中”,进而影响理想光束空间分布的实现。发现这一问题后,汪涛设计了一个棒状放大器的“对中器”,将“对中器”安放到棒状放大器所在的半封闭装置中,利用“对中器”反射出来的中心十字叉,方便而又巧妙的解决了准确对中的问题。

在神光II升级桁架及大型器件安装过程中,汪涛创新设计了“激光跟踪仪空间定位靶座”,可实现与基准光阑精确互换,从而保证了基本光轴的空间定位,大大提高了器件安装定位的精度和效率。

在神光II升级工程中,汪涛经过反复思考,提出了灯腔分离的棒状放大器设计方案。该方案有效解决了以往每次腔体表面氧化需要清洁聚光腔时,都要先拆下氙灯,再清洗腔体表面这一繁杂工序。目前,灯腔分离的棒状放大器已成功用于神光II升级装置中。除此之外,汪涛还自主设计了便于器件移动和保存的光学元件储存箱、多功能场图板,以及便于快速安装氙灯的卡簧等多种小工具。简便灵活实用的各种工具,切实解决了许多光路调试过程中的困难。

“爱岗敬业、顾全大局”是实验室同事对汪涛的又一共同印象。每当实验室有任务命令下达时,汪涛总是积极响应,第一个行动起来。工程任务节点紧,汪涛经常加班至深夜,但他毫无怨言。他常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即使活干的比别人多,心里还是觉得很充实。

自参加工作以来,汪涛多次被实验室评为先进工作者。可他总谦虚地说,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师傅马伟新的悉心指导和用心栽培,更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合作和帮助。

细微末节非小事,默默奉献无怨言

[蔡志坚]

联合室一楼的小车间里,蔡志坚正在聚精会神的调光栅。这是主放环节空间滤波器调节滤波小孔的圆光栅,用以调节小孔的换位精度,圆光栅尺寸与光栅读数头间的间隙需控制在微米量级才能正确读数。由于旋转椎筒和光栅套筒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需靠精密装调弥补误差才能达到工作要求精度。虽然蔡志坚已经是实验室的精密装调高手,可是已经调了整整两天,大家期待的绿光仍然迟迟没有出现。

小车间位置不大,不时有同事拿着各种器械来回走动,人人都是脚步匆匆。一次又一次,闪烁的红光看得蔡志坚眼花缭乱,可他没有放弃。“绿光!”有同事惊喜的喊道。“只是一闪而过,没有用的”,蔡志坚继续着手上的活儿,平静的说,“要能锁住绿光才有用。”果然,当他动手调节仪器,试图“锁住”绿光时,似乎只要稍微碰到仪器,绿光就忽闪而逝。蔡志坚说,这个工作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个经验活儿,要锁住绿光不动,才算大功告成。

这就是蔡志坚的工作之一。精密装调不仅费时,还费眼睛。几天调节下来,蔡志坚的眼睛常常是又干又痒,眯成缝睁不开眼。但是尽管如此,不光是自己所在的靶场组的装调工作,当其他小组在精密装调上遇到困难时,蔡志坚也总是有求必应,鼎力相助。

除终端靶场分系统调试、运行与维护等工作之外,蔡志坚还担负着神光II升级项目中真空压缩室和真空靶室的真空检漏及高真空的验收工作,并具体参与负责真空机组和模拟光单元的运行和维护。多年工作下来,蔡志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真空系统检漏和维护方面的专家。真空系统作业需要细心和责任心,任何细小差错的出现都将导致正在进行的实验的终止,从而影响后续大量的实验安排。

另外,神光II装置实验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对用户提供的仪器设备进行修整,同时需要根据实验方案的更新而重新装调某些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从每天早晨八点到晚上十点甚至十一点,只要是蔡志坚当班,他从不迟到早退,以确保一旦设备出现故障自己能第一时间赶到并排查解决。即使自己不当班,蔡志坚也是随时待命。

凭着这股认真劲儿和出色的工作表现,自1991年光机所工厂技校机械加工专业毕业工作以来,蔡志坚连续多年被评为实验室优秀工作者。

[高奇]

从两路到升级,96年毕业于光机所工厂技校电学专业的高奇在联合室工作已有十五个年头。多年来,在联合室领导的言传身教下,实验室的大小事情,只要需要自己去做的,高奇都会积极主动、认真仔细地去做好。高奇说,工程上,零零碎碎、细微末节的事情很多,认真做好这些事情,也是为联合实验室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神光II升级过程中,为了达到压缩室高真空要求,压缩室箱体一两百平方米的面积需要用酒精与丙酮来回擦洗,同时需要清除各种螺丝孔里加工残留下的油污,防止油污在真空条件下挥发起来污染光学元件。高奇这个180公分的大个子,常常整天趴在压缩室约半米高的半密闭空间里,匍匐着移动和前进,仔细的检查和清扫每一个角落,力保压缩室内部环境满足实验要求。在升级项目的压缩室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为了能保证升级压缩室准时完工,无论是晚上,还是周末,只要工作没有完成,高奇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实验室。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工作花费了高奇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对于这点,高奇毫无怨言。“只要工作有进展,加班也很高兴”,高奇如是说。

目前,神光II升级装置的压缩室是全国最大的压缩室,装配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新问题。高奇说:“联合室大家庭里人人都很热心。一旦出现什么问题或有什么困难,大家不只是提供理论上的支持,还会在领导的带领下,群策群力,一起动手解决。工作在这样的氛围下,吃点苦,受点累,没有什么大不了。”

[李强]

和蔡志坚一样,李强师傅也是1991年毕业于光机所工厂技校机械加工专业。李强师傅在靶场组负责主放大器的清洗安装,以及升级拍瓦导光反射镜的安装、调试和检测工作。工作中的李强是一个踏实认真、极具责任心的人。实验室里,很多实验设备需要在真空环境下运行,实验室的真空装置采用的是冷泵运行抽真空,启动阀很多,一旦调错就会损坏设备。多年操作下来,李强师傅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保持了零差错的记录。

神光II装置运行任务繁重,负责主放模块超净清洗的李强兢兢业业,不分工作与休息时间,在同事们通力协作和配合下,以每星期一台的速度高效推进。每台主放模块的超净清洗都要经过光清洗、模块解体、超声波清洗和再次组装的四个步骤,模块里的近千个零件都需一一拆装,清洗,再组装。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清洗小组拟定的每周保证安装一台主放模块的任务目标意味着不仅要大量加班,有时候还必须牺牲中午休息时间。遇突发情况或有其他紧急任务下达时,更是要不分昼夜的赶进度。面对这样的工作强度,李强毫无怨言:“清洗好的设备放在那里不装可不行,放久了等于白清洗了,拖着只会延误工期,牺牲点休息时间都是小事情,一定要按计划完成任务。”

在负责机械清洗的同时,李强还认真把好验收关,发现问题立即返修,大大缩短了组装工时,为神光II升级进场后皮秒拍瓦级高能演示实验调试争取了宝贵时间。

 

平凡岗位展风采,精益求精保质量

[浦亚弋、杭军]

他们的工作很平凡,他们的工作很重要。作为参与神光实验装置的普通成员,浦亚弋和杭军的主要工作是保证实验装置的正常运行。当实验装置出现运行故障时,浦亚弋和杭军要对可在联合室研制车间进行加工的缺损零部件进行改制,及时进行加工修配,采购安装标准零部件,保证及时解决问题。

对于神光大科学装置来说,仪器设备的精密程度须达到相当程度才能保证物理实验的顺利进行。如此一来,浦亚弋和杭军所从事的零部件改制修配工作,须达到“零缺陷”的高标准。浦亚弋也是1991年光机所工厂技校机械加工专业毕业进所工作,杭军则是07年机械加工大专毕业,08年进所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精益求精,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是两位师傅对自己工作的基本要求。

九院八所工作队来所做实验期间,自带的实验器材尺寸常常与实验室的装置要求不相符,不能正常进行实验。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实验如期进行而不影响后续进度,不管是午休时间还是节假日,浦亚弋和杭军都是随叫随到,配合八所工作队完成零部件加工。“实验零件装配有问题,如果每次都必须拿到外协加工单位去修整,太浪费时间了。小车间的工作很重要!”这是用户单位实验人员的共同感受。不仅如此,当外协单位加工的零件精度还达不到要求时,浦亚弋和杭军总是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修配,直至运动舒适无间隙。无论什么时候去小车间,都无一例外会看到穿着蓝大褂的两位师傅忙碌的身影,有时候一整天忙碌下来,常常是站得小腿肿胀,一天都喝不上一口水。

在神光II升级装置进场安装过程中,浦亚弋和杭军还要进行现场清洗安装调试,及时解决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放大器初期安装期间,杭军不顾晕车辛苦,每天来回奔波于光机所和航天厂之间,加班加点对拍瓦压缩室的零部件包括每一个螺钉进行洁净清洗。由于外协加工单位没时间装配,浦亚弋和杭军还需要对TSF、CSF真空箱体内部小口径调整架进行安装调试,并与设计者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按时按质交付使用。

车间里还有两位丰富的经验的老师傅——王国兴师傅和葛瑞庭师傅。两位老师傅是机械加工的行家,退休后割舍不了对神光的感情,一直在发挥他们的余热。

王师傅利用其丰富的装调经验,解决了神光系统装置中多类精密调整机构的精密装调难题,并为部分关键指标的实现提出了结构上的改进意见,为实现机构的高精度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工作中,他还一贯注重培养年轻职工的能力,手把手地把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葛师傅是机械加工费用的估价高手,他及时了解市场原材料价格动态,对每个零件的加工工序合理评估,在保证达到图纸要求的条件下提出合理定价,为实验室节省了大量的加工经费。截止目前统计,单是升级项目,他就为实验室节省2000多万元的加工经费提供了合理依据。

当重视质量成为工作态度,当精益求精成为工作习惯,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研制车间师傅们的工作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奔波在工作车间,窗外是烈焰骄阳;

凝神于精密仪器,头上是繁星满天。

因实验进展而欣喜,为工程难题而费神;

是精湛的技术人员,也是辛勤的体力工作者。

这就是他们,“神光II装置”运行支撑团队的工作人员。他们是神光装置科研战场上的普通一兵,也是神光装置支撑岗位上的平凡一员。

他们总是笑称自已就是一个“拧螺丝的”。其实,神光装置本身就是由千万颗螺丝拧起来的,而且必须一圈一圈地拧,走不得捷径,来不得虚假。

平凡岗位尽职守,点滴之处见精神。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的支撑队伍在一个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奉献青春、贡献力量,才有今天神光装置骄人的成绩,才能托起“小太阳”美好的明天。

(所办公室余超群、联合室陈冰瑶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