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

量子光学党支部成功组织开展 “学远望精神,聚奋斗力量”主题党日教育

更新时间:2023-11-23 【打印】 【关闭

  根据所党委布置的一号课题,弘扬奋斗文化,发扬斗争精神,量子光学党支部于128日组织开展“学远望精神,聚奋斗力量”主题党日活动,参观了远望一号测量船,量光支部党员、量光实验室职工和研究生共计28人参加了本次教育。

  1965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建设中国的航天测量船,1767年定名为“718”工程,1968年批准建造,1978年交付使用。聂荣臻元帅定名为“远望”,毛主席亲自题目。“远望1号”测量船是一艘功勋船,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978年正式交付使用到2010年退役,服役32年。见证了东方红2号到神州系列飞船的升天壮举。曾44次远征,足迹踏遍三大洋44万海里,圆满完成了57次重大科研试验任务。它为我国远程火箭、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发射保驾护航,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屡建功勋,先后荣获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3次,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2010年退役后,“远望1”号被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赠予其诞生地——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远望号先后有七艘测量船船入列,目前服役的为远望三号、五号、六号、七号四艘测量船,此外还有远望二十一号、远望二十二号两艘运输船。远望号测量船集成了测控、通信、导航定位、气象等系统,以及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集中展示,被誉为“海上科学城”。王育竹院士带领的上海光机所频标组参加718工程,为远望1号和远望2号研制了铷原子守时钟,为远洋轨道测量提供了高精度的时间基准,保障了整个任务的完成,也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嘉奖。 

  参观了远望1号后,支部书记徐震做了《王育竹院士研制的铷原子钟和远望号》的主题报告,回顾了王育竹院士从留苏回国开展频标研究、带领频标组到上海国荣灯具厂开展研制铷原子钟交付远望号、开展激光冷却研究应用到空间冷原子钟等奋斗历程,激励实验室全体职工和研究生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主责主业,踔厉奋发,全身心投入基础研究工作,当好“国家队”“国家人”,承担“国家责”,做好“国家事”。 

  通过参观远望1号和学习王育竹院士开展原子钟研究的历程,量子光学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对进一步做好基础研究,聚焦国家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更好的开展科研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纷纷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想,要不懈奋斗,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加活动党员的心得体会摘选: 

  今天我们满怀期待去参观奋战了20多年的远望1号。远望号1号是我国第一代航天远洋测控船,它前后共30次远征大洋,见证了我国航天国防事业的高速腾飞。首先我们参观了停机坪甲板,站在停机坪的位置我仿佛能感受到这艘船远赴大洋时的乘风破浪和船员们在此处交接货物忙碌的身影。之后参观的驾驶室让我感受到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造船事业的不易,同时也对船的驾驶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我们学习了如何打水手结,提高了我在危机情况下的救援意识。之后我们听了徐震老师做的报告,讲述了上光人对远望号的贡献,包括王育竹先生牵头研制的铷原子钟,为远望号实现高精度测控提供了时频基准。作为上光所的一员我感到十分自豪。最后我们参与了寻宝活动,多枚党徽被放在了船上的角落让我们去寻找,在搜寻的过程中我们也对船的构造和细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参与这次活动我让充分了解到了我国远洋测绘的不易和航天国防事业的发展。(量光支部孟一鸣) 

  站在测量船上,看着斑驳的船身,我深深体会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下缔造航天梦的不易,深切体会“远望”人胸怀祖国、崇尚科学、追求卓越、不畏艰难、敢于拼搏,不断进取的“远望精神”。心中更为感怀,我们热爱伟大祖国,就要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勇拼搏。(量光支部齐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