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

上海光机所国际首次发现偏振光栅自成像效应

更新时间:2006-06-15 【打印】 【关闭
    

上海光机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简报


(第一八七期)


2006年6月15日

上海光机所国际首次发现偏振光栅自成像效应


    近日,上海光机所国际首次发现高密度光栅的偏振自成像效应。该效应显示在光栅周期接近光波波长时,入射光偏振态的改变将导致不同的光栅自成像。

(信息光学实验室供稿)


    上海光机所周常河研究员、陆云清博士采用有限时域差分算法对光栅的近场分布进行计算,发现当光栅周期为2.5倍的光波波长时,偏振导致的光栅自成像的差别为最大。采用严格耦合波理论计算的远场分布有类似的偏振依赖性。有限时域差分算法和严格耦合波理论得出类似的结论,从理论上证明了偏振光栅自成像效应的存在。
    偏振是高密度光栅的一个基本属性,偏振光栅自成像是描述这种偏振依赖性的一个新的基本光学效应。据分析,此效应之前未曾被发现,可能由两个原因造成。从理论上讲,传统的标量衍射理论是无法解释这个偏振效应的;从实验上讲,传统的CCD探测器的像素尺寸大于高密度光栅的周期,无法看清高密度光栅的近场分布。此次实验采用50-80纳米开口的光纤探针,利用纳米精度扫描的近场光学扫描装置,成功观察到了偏振光栅自成像的不同。
    高密度光栅的使用极其广泛,这一效应的发现对高密度光栅的使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相关开发、利用和检测等具有实际意义,并有望进一步开发纳米光学领域的新器件与新技术。目前该工作完整的理论和实验内容将发表于JOSAA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