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概况 研究队伍 科研成果 人才教育 院地合作 国际交流 党建 产业 期刊 图书情报 所务内网
专题首页  工作动态  学习资料  上级精神
国家的需要就是科学家的使命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7年08月07日 【 】 【打印】 【关闭

  国家的需要就是科学家的使命

  宋立荣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作为武汉分院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站在“我的信念,我的科研”主题交流报告会的演讲台上,心情十分激动。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和责任;在此,首先要感谢多年来党组织对我的培养,以及各位领导、同事对我的关心和支持。

  1978年,我进入大学学习。这是改革开放扬帆起航,科学的春天涌动大地的元年。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师从黎尚豪院士攻读研究生,直至获得博士学位后并留所工作至今。身处科学殿堂,亲身感受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唯实求真、爱国奉献、诲人不倦、勤恳攀登的精神风范。经历大时代变迁,更是深刻体会到国家和社会对科技创新的渴望和倾力支持。

  作为中国科学院的一名研究人员,我深知自己是国家队的成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深知,自己是国家队里的先锋战士。古人有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我对这句话的解读是:担国家之任则尽为国之力,处队伍之前则择登险峻之峰,要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敢懈怠的责任心驱动自己在科学探索的路途上不断创新。科学院一代代人如此,我也应该如此。

  “定要小小的藻类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这是恩师黎尚豪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执着信念;“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只唯实;独立思考,敢于创新。”这是水生所名誉所长、百岁高龄的刘建康院士的人生格言。这些身边的大师们,既有深厚的科研造诣,更有“科学报国,创新为民”的高尚情怀,还有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人格魅力。他们的言传身教,如春风雨露,滋润了我求知的心田,增强了克服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信心和勇气。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众多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频繁爆发,每年全国范围内发生蓝藻水华的水面超过8000平方公里。其中,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被列为国家“三河三湖”重点工程。1996年,我所刘永定先生遵从国家和科学院号召,带队开赴云南昆明,直面已然严重的滇池蓝藻水华和凤眼莲污染,开展了滇池蓝藻水华控制和凤眼莲半工业化试验的省院合作攻关课题。在团队分工中,我主要承担湖泊生态系统基础调查分析,为预测和治理提供第一手数据和建议。看着蓝藻水华泛滥的滇池湖面,脑海中也常常冒出疑虑:在如此严重的污染面前,科研人员能发挥多大作用?野外工作试验条件有限,短期内难以取得成果,长期坚持划得来吗?然而,想到曾经美丽的湖泊被肆虐的蓝藻水华覆盖,成为水生态系统的毒瘤;看到当地居民痛心“高原明珠”失色,在蓝藻水华面前束手无策,渴望科研引导治理的迫切心情,我们从事水生态、蓝藻生态学研究的科研人员能熟视无睹吗?能仅仅满足于到湖边走一走,采采样,发发文章吗?领导和同事看出了我的疑虑,他们用行动鼓励我不畏惧困难,大胆前行;同时,给予我信任,给我压担子,让我接力负责团队,继续攻克国家和地方委托的滇池水生态修复和蓝藻水华治理课题。我先后与100多名科技人员和年轻学子一起,长期坚守在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的野外台站,奔波于祖国的大小湖泊。

  经过近20年的治理,目前滇池水质和水生态系统有较明显的改善。2015年滇池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与2010年比下降9.2%,从重度富营养转为中度富营养,2016年国家考核中入滇河道水质全部达标,滇池水质达到20年来最好水平,实现了"与湖争水"向"还水于湖"的历史性转变。滇池的治理带来水质趋稳向好的过程,展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巨大努力,也凝聚了众多科研人员长期深入现场,用不懈的奋斗推动科技进步、推动国家目标实现的智慧和勤劳。回顾参与和负责围绕湖泊、河流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项目的20多年,2002年大年初一我们在滇池工作站贴出的由刘永定先生撰写的两幅对联,真实地表达了我们这支队伍的心境:“直面灾变消藻害天道酬勤不酬怨,固守站点为水清人间有苦亦有甜”;“云海深幽处世界难题须大家努力,啼鸟无谓名马年攻坚要步步为营” 。人间有大爱,这就是我们科研人员一腔报国心,为民造福情!

  2007年太湖水危机问题突出反映了蓝藻水华危害水生态和人类健康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引起国内外的极大关注。我和同事依据我们在太湖的研究积累,提交的“专家呼吁蓝藻水华引发的毒素污染问题亟待加强研究”建议,得到时任总理温家宝的批示,也成为日后治理太湖蓝藻水华重要依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进步,呼唤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肩负起科学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和担当。我常想,科研工作者应当经常扪心自问:国家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能为国家做出什么?具体到我从事的研究领域,就是要通过扎实的研究和技术示范,为国家、社会提供水环境生态治理和藻类产业化的科学依据和技术途径,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

  2009年我荣获“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被中科院党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然而,我们的工作距离党和人民的期望尚有很大差距;在水环境和水生态治理上,我们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一点都松懈不得,骄傲不得,也气馁不得。唯有直面困难,迎难而上!

  生逢其时,我丝毫不敢懈怠,在我的科研路上,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衷心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愿我们的党永葆青春!

  谢谢大家!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附件列表: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