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作为...
截至2019年底,上海光机所共有在职职工95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37人),包括两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973计划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重点研发计划高技术领域等专家组成员6人、国家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1人、国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1个团队连续获得2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支持、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
上海光机所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按照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发展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光机所“一三五”发展目标,在高功率激光、信息光学、光学与激光材料科技领域与国外开展了实质性科技合作。同时,上海光机所根据各国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合作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地策划、设计和组织了若干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国际合作模式。通过组建联合实验室,组织高水平国际会议,承担多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和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重实效的国际科技合作,提高了上海光机所在国际科技界的地位。
一、组建联合单元,扩大上海光机所的影响力,提升所的国际学术地位。
2012年4月28日上午,中韩高能量密度激光物理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韩国科技部部长李周浩共同为中心揭牌。李周浩在致辞中指出,中韩联合研究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积极努力,对韩、中两国科技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韩方合作单位韩国原子能研究所是拥有50多年历史的优秀研究所,在原子能领域取得了一些世界级的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上海光机所在等离子体、激光核聚变等方面取得许...
上海光机所十分重视院地合作,近年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密围绕先进激光产业链,先后建立了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上海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和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三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在产业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服务企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还与红塔证券等共同组建激光产业基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融合...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作等在内的系列科普工作,获得...
课题组长:
苏榕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引才计划”入选人,先后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和瑞典皇家理工大学从事光学测量学领域的科研工作。长期致力于研发超精密光学测量仪器与技术,用于解决高端制造(如超精密加工,微纳制造和增材制造)与新材料研究领域的表面和几何量测量问题。专攻三维干涉(全息)成像与光散射的理论与技术,以及高精度校准与误差补偿技术。共发表国际期刊论文25篇,书籍章节两篇。拥有十年的欧盟及英国的科研项目研发和管理经验。担任期刊Nanomanufacturing and Metrology (Springer)和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he Light Publishing Group)编委,以及多个国际学术组织委员会成员。
研究方向:
超精密表面形貌与几何量测量对提升高端装备制造的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作用。相比传统的机械式测量技术,光学测量技术拥有高分辨力、高通量、大数据、快速、及无损检测等优势,并已成为超精密测量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技术。通过先进制造技术实现的材料表面对高端装备零部件的功能、性能、质量和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有复杂表面结构(如自由曲面和微纳表面)的光学元器件可提高成像质量,并减少所需的组件数量,系统尺寸和重量。在过去的几年中,它们在成像系统、新型显示、光刻、航空航天、汽车、光电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展相应的测量与检测技术是提高制造功能性表面精度的关键。
本课题组将重点发展基于数字全息和三维干涉成像技术的新型光学表面测量技术与缺陷检测技术。这些新型测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有效提升大科学装置和高端光电装备的性能,例如ICF高功率激光装置、空间探测和光刻等装备,并为航空航天制造和增材制造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现根据课题组科研发展需要,拟招聘博士后2名。欢迎对该领域研究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加入。
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含电子照片)E-mail发送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人事处
联系人:刘老师 电话:021-69918152
电子邮件地址:zhaopin@siom.ac.cn
邮件主题请注明“×××应聘博士后(光学表面测量)”字样。初审合格者,将通知面试。
应聘条件:
年龄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工程或物理类学科背景, 包括但不限于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精密仪器,光学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应用物理等专业,已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
有较好的专业英文基础,能独立撰写英文研究论文;在国际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较高水平科研论文;
具有以下经验者优先考虑:(数字)全息,光学干涉成像,显微成像系统(理论或实验),计算成像,图像和信号处理,超精密表面测量;有海外研究经历者优先考虑。
岗位待遇:
全职博士后税前年薪20-35万元;
在站期间可申请“博新”计划、上海“超博”激励计划、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博士后面上资助、博士后特别资助等激励计划,优秀博士后在站期间可获得5-30万元/年激励绩效;
提供五险一金、博士后公寓、博士后租房补贴、餐贴、统筹年休假、职工体检、工会福利、健身活动场地等福利;
优秀博士后出站留所可推荐入选我所“卓越尚光”人才、青年特聘研究员等青年人才激励计划,并可推荐参评中科院青促会会员、中科院引才计划等人才计划。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