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截至2022年11月,上海光机所共有在职职工922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62人),包括两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9位、国家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1人、国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1个团队连续获得2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支持、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6人、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4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1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1人;4个项目入选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11人、中科院产研人才项目入选者1人、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15人、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56人、6人获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项目资助;上海市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8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
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工作始终围绕上海光机所的主责主业,以服务重大任务和国家需求为牵引,强化目标导向,注重内外集成协同,加强重大国际合作任务的谋划。坚持“战略布局,需求牵引,技术引领,合作共赢”的原则,基于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本单位学科技术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深化拓展与发达国家实质性合作,夯实海外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组织任职推荐,组织相关国际会议等,汇聚各类国际人才,建立以“平台-人才-项目-组织”合作模式,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助力上海光机所成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一直得到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历届所长亲自主管国际合作。1972年,上海光机所接待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标志着我所第一次对外开放。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2006-2008年间认定的113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获评“优秀”。2021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719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持续获评“优秀”。王岐山副主席到上海光机所视察时,对上海光机所近几年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近年来,上海光机所贯彻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与地方先后共建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上海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初步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格局,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融合,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聚焦于激光领域的产业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建成江苏省激光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及全固态激光技术、激光装备及工艺、激光检测仪器等研发中心,入选科技部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 ...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作等在内的系列科普工作,获得...
10月9日,上海光机所在缘源溢智厅召开研究室“十二五”发展规划交流评议会。所领导、两委会正副主任与特聘委员、研究室正副主任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计40人参加了会议。
李儒新所长介绍了此次会议的背景和目的。他指出,我所“十二五”发展规划已通过院组织的交流评议,我所也率先获得中科院“创新2020”整体择优支持,并于近期与院签署了《“十二五”发展任务书》。该任务书明确了我所“十二五”发展目标,以及将努力推进的三项重大突破和五个重点培育方向。此次会议,旨在对前期各研究室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交流评议,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更好地实现所总体目标,并服务国家科技发展需求。
八个研究室的负责人分别在会上作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报告简要回顾了“创新三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着重汇报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目标及重要举措。所领导和与会专家针对规划报告内容进行了提问和交流。讨论阶段,与会人员针对各研究室“十二五”期间的学科定位、研究方向、人才培育和引进以及配套措施等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陈卫标副所长、邵建达副所长先后发言。陈卫标指出,要完成好我所“十二五”发展任务书,各室应进一步思考并完善保障措施,更好地与所层面配套管理措施相结合,增强发展规划的可操作性。他强调,“十二五”期间,各室应在承接大量工程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新的增长点,开创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邵建达在发言中针对我所材料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的要求。他特别指出,虽然我所经费体量逐年增长,但各室应在部署学科方向的过程中认真思考,更好地保持和发展我所在激光技术,尤其是激光系统研究中的特色和传统优势。
李儒新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我所科研基础条件在“创新三期”内明显改观,在科研条件和研发经费基本上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今后各研究室、各研究方向应努力寻求科技创新的突破点,为国家科技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李儒新指出,从孤立的角度来看,当前我所三大优势学科在国内已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如何保持我所的学科发展优势和特色,是我所“十二五”期间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李儒新最后强调,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激光材料、激光器件、激光总体技术“三位一体”的研究机构,上海光机所应充分发挥传统优势,以首批获得“创新2020”整体择优、国家重大专项持续深入推进等为契机,通过所层面的统筹规划和资源配置,促使三大优势学科的交融和支撑,并产生有机耦合,推进研究所“创新2020”工作的实施,奠定我所在新时期国家科技发展需求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