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国科学院  |  数字认证(OA)   |  ARP  |  English  |  邮箱

9月22日学术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9-15【字体:

  题目:利用无容器悬浮凝固技术开发新型光电功能材料

  姓名:余建定研究员

  单位: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17年9月22日(周五) 上午10:00

  地点:上海光机所北区激光玻璃研究室大会议室(B228)

摘 要

无容器悬浮凝固,由于不受容壁的外来核心影响,不但可避免不纯物的混入,提高材料纯度,而且还可以控制熔体在熔点以下保持液状,获深过冷液体。无容器凝固作为一种利用相选择凝固来开发亚稳相、单晶和玻璃体等新材料的新途径,一种通过细化组织获得纳米材料及提高性能的新方法,和一种测试高温熔体热物性的新技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材料科学界的关注。利用无容器凝固技术制备的六方晶系BaTiO3单晶,极其微量元素变化形成的晶体结构的不完整性使得室温中介电常数升到10万以上,被期待用于新型超小型高介电多层陶瓷电容。利用无容器凝固技术制备的新型铁电体BaTi2O5的玻璃体,具有特殊的TiO5的五配位体,通过元素添加,其折射率可达2.4,类似于钻石,并具有强烈的上转换发光效应,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在市场的新型光学材料。

个人简介

余建定,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197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95年获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博士学位。曾任日本通产省新能源及产业技术开发机构先端技术研究员,日本千叶工业大学副教授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主干研究员,兼任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东京工业大学应用陶瓷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利用空间微重力和无容器悬浮凝固等超常规条件研究开发无机氧化物光电功能材料。在日本期间承担了国际空间站无容器材料科学项目。 回国后负责中国空间站的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利用无容器新技术开发出的钛酸钡氧化物,使其室温介电常数从一万以下提高到十万以上,为制备下一代超小型大容量积层电容开辟了新的途径。利用无容器凝固新技术开发出的高折射玻璃透镜光学材料,其折射率高达2.4相似于钻石,并具有强烈的上转换发光性能。

                                                             

                                                             2017年9月20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