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国科学院  |  数字认证(OA)   |  ARP  |  English  |  邮箱

  上海光机所知识创新工程工作简报 

  (第三三〇期) 

  20131211

  上海光机所科技考古中心对大云山江都王陵出土珍贵文物进行原位无损分析研究 

  125日至8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科技考古中心携带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及便携式显微镜等4台先进的科学分析设备,到江苏淮安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发掘工地,与南京博物院李则斌研究员等研究人员一起对出土的玻璃器、玉器、金缕玉衣、漆器、银器等多类重要文物进行现场原位无损科技分析。 

  大云山江都王陵是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的大云山顶,于2009年底由南京博物院江苏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勘探与发掘,取得了重大考古发现。大云山顶部为规模宏大的陵园,总面积达25m2,考古显示周边曾有500米见方的围墙,里面曾经有密集的建筑群,陵园东门尚有道路、阙基等遗迹存在。经鉴定,这是一处西汉早期的规格极高的夫妻同冢异穴合葬墓,结合文献和出土资料证实一号墓墓主人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刘非。大云山江都王陵是一处比较完整的西汉诸侯王陵园,陵园内共发现主墓3座、陪葬墓11座、车马陪葬坑2座、兵器陪葬坑2座、陵园建筑设施等遗迹。陵园外发现了东司马道及陵园外陪葬墓1座。出土的大量漆器、玉器、铜器、金银器等精美文物一万余件,尤其是编钟、编磬、玉棺、金缕玉衣等都极为罕见,学术研究意义重大。 

  西汉第一代江都王刘非墓,使学术界对汉代诸侯王陵陪葬制度有了全新的认识,改变了以往关于西汉荆国、吴国、江都国、广陵国诸侯王葬地的认识,为重新考虑诸如仪征庙山墓地的性质(以往一直认为庙山墓地为江都王墓地)等课题提供了新的资料。因此,对江都王陵出土珍贵文物开展考古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综合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王陵出土文物非常珍贵,且多数文物体积较大,不易进行常规的实验室分析。所以,上海光机所科技考古中心依托中科院先进的技术平台,在考古发掘工地集成多种科技分析手段,实现了对出土文物快速、精确、系统分析。此次分析的文物主要有:史上罕见的一套(22件)铅钡玻璃编磬 、金缕玉衣、玉棺饰片、玉棺璧饰、镶嵌宝玉石的漆杯和银盖弓帽、 “长毋相忘”银带钩、玉璧、玻璃珠、玻璃蝉、玻璃琀、玻璃塞等。分析表明:这套具有礼仪性质的玻璃编磬是我国自制的铅钡玻璃,其配方体系于同出的玻璃珠、玻璃蝉等相似,可能具有同源性。检测的玉器大部分为透闪石,但明显具有不同的产地来源,不少金缕玉衣的玉质较好,瑕疵极少,而另一部分玉璧、玉棺饰片等含有明显包裹体,深入分析这些包裹体对这批玉器的产地溯源具有指示意义。银器和漆器上的镶嵌物主要为玛瑙、绿松石等宝玉石。这件“长毋相忘”银带钩可能采用了鎏金工艺。此次也确定了一件方解石质玉璧,曾被认为是风化的玻璃璧。 

  本研究得到973项目课题“高精度原位、无损表征体系的构建、上海研发平台专项项目无机材料无损检测的专业技术服务、科技支撑计划考古发掘现场遗存鉴别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支持。(高密度光存储实验室、所科技考古中心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