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截至2019年底,上海光机所共有在职职工95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37人),包括两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973计划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重点研发计划高技术领域等专家组成员6人、国家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1人、国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1个团队连续获得2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支持、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
上海光机所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按照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发展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光机所“一三五”发展目标,在高功率激光、信息光学、光学与激光材料科技领域与国外开展了实质性科技合作。同时,上海光机所根据各国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合作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地策划、设计和组织了若干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国际合作模式。通过组建联合实验室,组织高水平国际会议,承担多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和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重实效的国际科技合作,提高了上海光机所在国际科技界的地位。
一、组建联合单元,扩大上海光机所的影响力,提升所的国际学术地位。
2012年4月28日上午,中韩高能量密度激光物理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韩国科技部部长李周浩共同为中心揭牌。李周浩在致辞中指出,中韩联合研究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积极努力,对韩、中两国科技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韩方合作单位韩国原子能研究所是拥有50多年历史的优秀研究所,在原子能领域取得了一些世界级的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上海光机所在等离子体、激光核聚变等方面取得许...
上海光机所十分重视院地合作,近年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密围绕先进激光产业链,先后建立了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上海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和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三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在产业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服务企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还与红塔证券等共同组建激光产业基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融合...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作等在内的系列科普工作,获得...
“中国科学院空间激光信息传输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空间激光信息技术研究的核心基地之一。面向国家对太空安全、太空开发与利用等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空间激光通信、空间激光遥感探测、空间激光时频传递及空间激光器技术的前沿技术探索和高技术研究,探索引领新一代空间激光信息技术与应用的发展。
为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学术交流,提升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空间激光信息技术的协同创新发展,本实验室设立开放基金,支持符合实验室发展方向与研究目标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探索与研究。现公开发布2022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一、研究方向
实验室2022年度重点支持以下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1. 激光水下致声机理及声波传输特性研究
明确热膨胀、汽化和光击穿三种激光致声机制在水下聚焦激光致声方案中的优缺点,并从理论上得到水下声压级及水下声信号传播距离与激光参数(能量、脉宽、重频、波长等)及水下聚焦深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激光致声技术的实用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开放课题申请要求
1.申请人资格。申请人需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且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在读研究生原则上不能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开放课题;实验室全职人员不得申请开放课题。
2.研究期限和资助额度。每个课题研究周期2年,研究时间自签订任务书之日起计算;资助经费20-50万元,资助经费分年度拨款。
3.基金申请程序。申请人填写《中国科学院空间激光信息传输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模板见附件),将电子版发送至本实验室(联系方式见后);本次申报截止时间为2022年3月25日,逾期不予受理。实验室收到申请书后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议,根据评审结果建议拟资助的课题和金额,提交学委会委员评审;开放课题的评审结果将于2022年4月中旬告知申请人。
三、课题及成果管理
1.申请者应在财政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按照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支配研究经费。
2.资助课题结束后,必须向实验室提交研究工作总结、学术论文或专利、课题工作中的原始资料、档案及目录。
3.开放课题研究成果双方共享;申请人在发表学术论文及专利成果中应署本实验室名,并注明该成果受到本实验室资助(项目来源及编号)。
4.申请人须在SCI期刊发表不少于两篇学术论文方可申请结题验收。
5.对取得重要进展并有良好研究前景的课题予以滚动支持;对不能按期完成课题任务的课题,实验室可终止支持;
联系人:侯老师
电话:021-69918761
电子邮箱:houpeipei@siom.ac.cn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