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重...
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工作始终围绕上海光机所的主责主业,以服务重大任务和国家需求为牵引,强化目标导向,注重内外集成协同,加强重大国际合作任务的谋划。坚持“战略布局,需求牵引,技术引领,合作共赢”的原则,基于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本单位学科技术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深化拓展与发达国家实质性合作,夯实海外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组织任职推荐,组织相关国际会议等,汇聚各类国际人才,建立以“平台-人才-项目-组织”合作模式,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助力上海光机所成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一直得到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历届所长亲自主管国际合作。1972年,上海光机所接待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标志着我所第一次对外开放。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2006-2008年间认定的113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获评“优秀”。2021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719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持续获评“ 优秀”。王岐山副主席到上海光机所视察时,对上海光机所近几年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以高功...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
4月6日,中国激光杂志社编辑在董事长兼总经理杨蕾编审和Photonics Research (以下简称PR)主编周治平教授的带领下,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大学师生就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进行了广泛交流。
6日上午,周治平教授为光学工程系四十余名师生作报告。周治平教授总结了研究人员做好科研的几大要素,提出研究人员应当重视研究成果的分享。随后,他介绍了Photonics Research的基本情况,期刊编委会由世界知名光学与光子学专家组成,出版了包括二维光子学材料、太赫兹光子学、集成光子学在内的多个高质量专题,其中很多论文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2016年,Photonics Research获得首个影响因子3.179,进入全球排名的Q1区,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良好平台。
杨蕾编审介绍了中国激光杂志社的期刊出版、学术会议、光学培训班、新媒体运营以及光电产品导购平台等情况。中国激光杂志社在努力提高办刊水平的同时,连续多年成功举办CIOP等“光学前沿”品牌会议,在光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下午,编辑们参观了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并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专家进行了座谈。在参观过程中,专家们详细介绍了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半导体量子芯片、量子纠缠网络、量子集成光学芯片、量子密码、量子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座谈会上,编辑同与会专家就实验研究进展、论文发表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另外,专家们还对中国激光杂志社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聚焦中国光电、走进实验室”系列活动是中国激光杂志社编辑与读者面对面的一个互动活动,自2006年首次在江苏大学举办以来,已经在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举办16次,得到了读者的热烈反应。今后,中国激光杂志社还将继续聚焦中国光电,走进更多的实验室,架设光学研究学术出版的桥梁。(中国激光杂志社供稿)
附件下载:
copyright
@ 2000-
2025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