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
上海光机所共有在职职工926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01人),截至2018年底,包括两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973计划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技术领域等专家10余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1个团队连续获得2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支持、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万人计...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
上海光机所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按照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发展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光机所“一三五”发展目标,在高功率激光、信息光学、光学与激光材料科技领域与国外开展了实质性科技合作。同时,上海光机所根据各国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合作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地策划、设计和组织了若干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国际合作模式。通过组建联合实验室,组织高水平国际会议,承担多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和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重实效的国际科技合作,提高了上海光机所在国际科技界的地位。
一、组建联合单元,扩大上海光机所的影响力,提升所的国际学术地位。
2012年4月28日上午,中韩高能量密度激光物理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韩国科技部部长李周浩共同为中心揭牌。李周浩在致辞中指出,中韩联合研究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积极努力,对韩、中两国科技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韩方合作单位韩国原子能研究所是拥有50多年历史的优秀研究所,在原子能领域取得了一些世界级的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上海光机所在等离子体、激光核聚变等方面取得许...
上海光机所十分重视院地合作,近年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密围绕先进激光产业链,先后建立了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上海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和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三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在产业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服务企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还与红塔证券等共同组建激光产业基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融合...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作等在内的系列科普工作,获得...
11月30日,2019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隆重举行。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志愿服务队荣获2019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优秀科普志愿者奖(团队)三等奖。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志愿服务队成员均为一线科研人员,不仅掌握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而且具有积极创新的科普热情。围绕实验室开放,带领公众接触科技前沿领略科学魅力。围绕科学教育实践,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围绕科普活动开展,激发科学兴趣提高求知热情。围绕科普作品创作,沉淀科普资源树立科普品牌。围绕科普模型研制,致力于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围绕网络平台搭建,线上线下联动整合优质资源。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志愿服务队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标国家级基地标准,依托“神光”激光技术科普教育基地、上海超强超短激光装置(SULF)等优势资源,进一步深化科研成果的科普化,将多方面科普成果系统集成,探索开发大众喜闻乐见的原创科普作品,打造一支有使命、有情怀、有担当、有组织、有干劲、有成果的科普“国家队”。
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是经上海市科委批准,国家科技部登记同意,于2012年正式设立的科普类奖项,旨在表彰为上海市科普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是全国首个由社会力量出资的综合性科普奖项,也是上海成立最早、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市级科普奖项之一。本次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共颁出“科普杰出人物奖”、“科普贡献奖(个人)”、“科普贡献奖(组织)”、“科普成果奖”、“科普传媒奖”、“科普管理优秀奖”和“优秀科普志愿者奖”共七项大奖。(综合办公室供稿)
颁奖现场
获奖证书